湖气酿为雾,层裹蚕栗纸。
玄鸟白鸟飞,错列都贴水。
复穿堤树去,余影亦谲诡。
匡君下重帷,深严漱岩髓。
虎豹为之驯,鸾凤为之使。
想得五老过,天风韵棋子。
道机孰能隔,握琖笑相指。
瞬垂青云梯,吾从此逝矣。
湖楼晓坐。近现代。陈三立。 湖气酿为雾,层裹蚕栗纸。玄鸟白鸟飞,错列都贴水。复穿堤树去,余影亦谲诡。匡君下重帷,深严漱岩髓。虎豹为之驯,鸾凤为之使。想得五老过,天风韵棋子。道机孰能隔,握琖笑相指。瞬垂青云梯,吾从此逝矣。
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 ...
陈三立。 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
观柳道传太宰留题惠山诗卷。明代。周文孚。 五云楼阁锦成堆,仿佛山光百里开。天上神龙行雨去,日边骢马踏花来。千年兰若春余梦,百世文章劫后灰。惟有石泉流不尽,月明犹照鹤飞回。
游西湖。宋代。释绍嵩。 西湖招提三百六,佳处如春有眉目。一番雨过吞青空,万顷无波鸭头绿。望湖楼阁独自登,烟霏向背攒寒玉。想见襄阳孟浩然,此中有句不容续。道人长坐西山河,骨清气明韵出俗。久居京阙厌尘土,一夕归心俊如鹄。明窗为君研破砚,落笔转头风雨速。龙山深处如定居,就彼结邻容我卜。
送陈文是掌教南海兼寄诸里友。明代。陈子壮。 吾土之官易,同年感旧劳。宿名留乙榜,真卷贵仪曹。不倦云中翼,相从海上涛。心知贤弟子,多有妙音操。
鹦鹉曲。元代。冯子振。 逃吴辞楚无家住。解宝剑赠津父。十年间隶越鞭荆,怒卷秋江潮雨。想空城组练三千,白马素车回去。又逡巡月上波平,暮色在烟光紫处。
送翰林宋先生致仕归金华二十五首 其九。明代。孙蕡。 令子内庭书制诰,佳孙复作序班郎。一门三代沾恩泽,更着锦衣归故乡。
题张叔平红崖碑后。清代。司炳煃。 张君好游复好奇,逍遥不受名利羁。东行泰岱西咸池,凌跨三湘吊九嶷。茧足不遗蛮与夷,直到吾黔罗甸之边陲。红崖山石如猊狮,红崖文字如龙夔。缩本、赝木相离支,怀古徒兴三代悲。何君不畏艰与危,何君不惮熊与罴。崖悬万仞身悬丝,阴气肃肃砭人肌。扪萝擗虺右手胝,摹拓岂任庸奴为。风神号怒山神私,忽跃忽叫交奔驰。夺其所宝心怨咨,旁人亦道君是痴。谓以性命博文辞,君方惊定神怡怡。大呼武侯报以诗,诗所难写记补之。柳公、谢公笔淋漓,仿佛如见磨砻断壁挥毫时。此图二丈如披帷,张之老屋气漫弥。毒龙猛兽相撑持,金仙蛮鬼杂怒嬉。日轮月殿云垂围,大圈小圈光陆离。云黄海黑风凄其,长画短画盘蛟螭。阴阳万象供炉锤,观者揖君相叫噫。或疑或喜或眦睢,口量手揣心是非。谓是好古邹君叔绩不及知,可怜甘受世人欺。吁嗟乎,可怜甘爱世人欺,岂独石鼓铭文岣嵝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