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

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朗读

落日放船好,轻风生浪迟。

竹深留客处,荷净纳凉时。

公子调冰水,佳人雪藕丝。

片云头上黑,应是雨催诗。

雨来沾席上,风急打船头。

越女红裙湿,燕姬翠黛愁。

缆侵堤柳系,幔宛浪花浮。

归路翻萧飒,陂塘五月秋。

译文

落日映红了西天,携妓的公子陂塘放船。啊,风柔柔轻吹水面,浪细细皱起潋滟。

夹岸的绿竹茂密幽深,游士们在此设筵。擎露的荷花多么鲜艳,看着它暑解凉添。

诸公子今日格外殷勤,将冰块化作冷饮;佳人们乘兴要歌唱,唱前忙着梳妆打扮。

天不作美,风景大煞,头上的黑云突现,陪客的我急把天看,灵机一动耸起诗肩。

飘星的雨点沾湿席上,顷刻间骤雨淋头,卷雨的狂风扑打船只,仿佛要掀翻锦舟。

船上善歌的越女啊,红裙儿淋得湿漉漉;能歌的燕姬眉黛含愁,急风里难试莺喉。

冒雨摇橹靠堤岸,柳系缆绳,栓牢荡舟,船上的布幔失落水面,漫卷着浪花浮沤。

归路上人们心绪低落,怨暴雨添了冷寞。骤雨驱散了炎热,闷人的五月凉似初秋。

注释

丈八沟:唐长安城中地名。原为一条人工渠,建于唐代天宝年间,老百姓沿渠而居。此诗题注:下杜城西有第五桥、丈八沟。纳凉:乘凉。南朝陈徐陵《内园逐凉》诗:“纳凉高树下,直坐落花中。”

放船:开船,行船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尤悔》:“小人引船,或迟或速,或停或待,又放船纵横,撞人触岸。”

公子:称富贵人家的子弟。调冰水:用冰调制冷饮之水。

佳人:美女。雪藕丝:把藕的白丝除掉。

片云:极少的云。南朝梁简文帝《浮云诗》:“可怜片云生,暂重复还轻。”

沾:打湿。

急:一作“恶”。

越女:越地的美女,代指歌妓。

燕(yān)姬:燕地的美女,代指歌妓。翠黛:眉的别称。古代女子用螺黛(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)画眉,故名。

缆(lǎn):系船的绳子。

宛:一作“卷”。

翻:却。萧飒:(秋风)萧瑟。杜甫《相从歌赠严二别驾》:“成都乱罢气萧飒,浣花草堂亦何有。”

陂(bēi)塘:池塘。此指丈八沟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蒙万夫 等.千家诗鉴赏辞典.西安:世界图书出版公司,2006:440-444

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创作背景

  这是杜甫早年困居长安时陪一些贵公子携妓纳凉时的即兴之作。仇兆鳌云:此诗年月难考,大抵在天宝间未乱时作。杜甫携妓,是为了在长安混一碗饭吃才不得不如此的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蒙万夫 等.千家诗鉴赏辞典.西安:世界图书出版公司,2006:440-444

  第一首诗着重表现出游“遇雨”之前大自然景色的美好和人们心情的恬静。首联不仅巧妙地点出了出游的时间是“晚际”,地点是在湖上,而且还用寥寥数语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。第二联仍然是用恬静优美的图画组成的。“竹深”“荷净”四字,既使人仿佛看到了一丛丛茂密的翠竹、一朵朵散发着清香的荷花,同时也在静态的美中不知不觉地强调了动感。第三联着重写舟中之人,其特色十分鲜明。尾联使诗的节奏有了出人意料的变化,扣住了“遇雨”的诗题,又为第二首诗埋下了伏笔。

  第二首诗着重表现出游“遇雨”后作者的心情。既然前一首诗已经说过“片云”来得十分突然,那么这里的“雨”也就尽可以下得十分迅猛。此诗也正强调了这一点。在这一首前六句诗中,作者突出强调了风雨来得迅急,与第一首诗的恬静画面产生了极强烈的对比。最后二句,表现的是作者潇洒风流的精神面貌。句中的“翻”字几乎有扭转乾坤之力,认为那只不过是人生的一段小插曲而已,用不着感到狼狈,又出色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。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...

杜甫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桃花潭水深如许。只是伤离绪。骊歌唱罢柳枝词。从此江南江北、两相思。

乌啼月落人何处。难系行舟住。还家有梦亦匆匆。何况一枝柔橹、一声钟。

()

萝月转松色,水流无停川。胸怀忆耆旧,佳句倩谁传。

()

韦编三换。一石才过半。丘壑性,终难变。传文洛纸贵,顾曲吴绫贱。

便便也,撑肠柱腹皆奇卷。

()

霄汉勋名喜致身,薇垣望重自西秦。心应许国终怀赤,鬓为忧民早博银。

公道定知归太史,清朝无愧作閒人。从今勘破黄粱梦,习静虚堂养谷神。

()

不堪积暑滞烦疴,幸甚新凉脱网罗。闻道重阳更逢闰,今年节意属秋多。

()
黎景义

小栏花韵午晴初,家在桃源稳卜居。

壮士不言三尺剑,男儿须读五车书。

()